離開喧囂的都市,行走在西寧青山綠水之間,一個個高原美麗鄉村鑲嵌其中,格外炫彩奪目。大通縣向化藏族鄉達隆村,入村、村內道路旁都安裝了路燈,原來的垃圾場、荒草地,變成村民休閑娛樂的小游園,嶄新的垃圾箱、粉刷過的墻壁讓人耳目一新; 湟中區上新莊鎮周德村,帶領村民改善環境,幫助他們發展產業,開展集中養殖,把牛羊的糞污進行堆積發酵、還田利用。如今,村民們的居住環境變美了,收入也增加了; 湟源縣大華鎮莫布拉村,村里的老人在老年幸福院吃過午飯后,就可以到新建的杏園里散散步,坐在橋邊曬著暖陽,看著碧藍的天空,聽著潺潺溪流聲,分外愜意; ……
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“春風”,青藏高原大地上,一個又一個鄉村經過努力蛻變,展露出最美姿態,一張張幸福的笑臉,正在向世人講述一個又一個美麗、真實、溫暖、催人奮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故事。 “環境更美了,日子更好了,心情更舒暢了。”近年來,西寧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、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,以農村廁所革命、垃圾污水治理、村容村貌提升、管護機制建設等為主攻方向,抓重點、補短板、強基礎、增后勁,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,農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。 清晨的微風一陣陣吹來,樹上的落葉緩緩飄下,起了個大早,湟中區上新莊鎮黑城村村民蔡生海正忙著打掃屋子,他打開水龍頭沖洗拖把,旁邊是鋪著瓷磚的水廁,伴隨著“嘩嘩”的水流聲,污水全部流進了管網里。 “村子變漂亮,路燈、休閑廣場、環保廁所等設施一應俱全,我們生活得比城里人還滋潤。”感受著家門口的環境變化,村民們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連連點贊。 近年來,西寧不斷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,扎實推進農村廁所改造,持續推動農業投入品減量化、生產清潔化、廢棄物資源化、產業生態化,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,村莊清潔實現由全覆蓋向常態化的華麗轉身。率先在全省開展人畜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,在大通縣東峽鎮、湟中區多巴鎮等13個村實施以污水管網建設為主的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。隨著今年4.7萬座農村戶廁改造任務完成,城東、城中、城西、城北四區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也將達到90%,大通縣、湟中區、湟源縣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%。湟源縣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,各縣區因地制宜建立“戶集、村收、鄉鎮轉運、縣區集中處理”的垃圾處理一體化模式,4000余名保潔員長期活躍在村街巷尾為鄉村美容。 如今在西寧,生活在花海里,徜徉在田地間,環境越變越美;從地道農民,到穩賺流轉金的打工者,日子越來越好;從鄉村治理、一村一特色的“藍圖”,到眼見為實的示范小鎮……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化作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,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新圖景。 |